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清乾隆,苏州绣制,身长144.5厘米,两袖通长183厘米。清宫旧藏。袷袍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石青素缎接袖一段,湖色暗花绸衬里,有铜镀金扣4对。袍面主题纹饰为9条金龙,前胸、后背及两肩正龙各1,下幅前后升龙各2,底襟升龙1。此外,领边绣行龙3,间正龙2;左右接袖处绣行龙各2;左右袖端绣正龙各1。龙纹间饰以五色云蝠、杂宝和多种吉祥花卉,以玉兰、海棠、牡丹花寓意“玉堂富贵”,灵芝、竹和水仙寓意“灵仙祝寿”,石榴、佛手、桃实寓意“福寿三多”,松、竹、梅寓意“岁寒三友”,柿子与如意寓意“事事如意”。下摆绣平水江崖纹,中有戟磬、灵芝、珊瑚、海珠和蝙蝠,寓意“寿山福海”。袷袍领口系黄签,上墨书:“乾隆五十年四月初四日收敬事房呈览香色缎金龙袷蟒袍一件。”从袷袍的色彩、纹样、形式可看出此为嫔、贵人、常在所穿的吉服袍。袷袍纹饰使用了平金、套针、斜缠针、钉线、打籽、松针、接针、鸡毛针、滚针、施针、网针等多种针法绣制,并采用二晕、三晕和四晕色技法,晕色自如,使袍面色泽艳丽。此袍纹饰设计巧妙,主题鲜明,陪衬有序,绣工精致,针脚匀齐,为乾隆时代苏州刺绣中的上品。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在古建筑彩画中多见,常绘于小找头、盒子、柱头、天花、短小木构件的方心等部位。常见的升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在上,尾在下,头为侧面,朝向宝珠,四肢两上两下、两左两右,其中一只爪抓住或者抓向宝珠。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玉堂是翰林院榜眼的雅称,亦指嫔妃所居之处或神仙居处,因与玉兰花之“玉”、海棠之“棠”谐音,而牡丹寓意富贵,所以此三种花组合的图案寓意玉堂富贵,多用于绘画、器物的装饰图案。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亦称佛手柑。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分裂如掌。原产亚洲,我国南方有栽培。花、果可供欣赏,并可入药。

即桃、石榴、佛手,意为多子多福。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它们在冬天依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清内务府所属管理太监事务的机构。康熙初年设立时称敬事房,雍正初年改称宫殿监,然旧名仍存。宫殿监办事处在乾清宫南庑,此乾东三所之敬事房当为另一办理日常事务之所,此处还有敬事房库房,收贮外国、各藩、各地贡物等。妃嫔的称号。东汉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清朝沿用此名,但位次在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之后,品位较低。东汉时即有贵人之称谓,位置排在皇后之下。至清代,宫中内庭各主位,贵人名位在妃、嫔之下,贵人之下为常在、答应。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用线条绕成小粒绣一针,如籽一般。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制花心。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中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接针用于条纹绣,后针衔接前一针末尾,连结成条形。适用于绣文字、孔雀羽毛、鸳鸯及鸭子的头部羽毛等,可作为缠针补充针法。

此种针法所绣线条形似鸡毛,适于用以刺绣图案中建筑构件的转角处和尖瓣小型花。其绣法以人字形线条排列而成。可分交叉形、稀针交叉形、人字形3种绣法。滚针绣是两线紧『0525』,连成条纹,线条长短一律,但转折处针脚要略短,以便转折自如。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处落针,将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在第二针的中间处,即紧接第一针的末端落针,依此类推。刺绣针法之一。第一层用稀针打底,线条等长参差,排针间距依需要灵活掌握,但要相等。然后再用稀针分层逐步加密,以便于加色。其丝理转折自然,线条组织灵活。苏绣针法之一。针法组织有横、直、斜三种,用不同方向的绣法组成三角形、菱形、六角形等连续几何形格式,然后再用相扣的方法在几何形格式内绣出各式花纹。

文章标签: 针法 线条 珊瑚 寓意 图案

猜你喜欢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石青色织金妆花缎彩云团龙纹褂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吉服带1
石青缎银鼠皮行服褂
浅绿绸绣凤头绵袜
明黄色八团云龙妆花缎袷褂
染骨镶石领约
石青缎貂皮行褂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蓝色漳绒串珠云头靴
栽绒金银线边地莲枝地毯
蓝色暗花缎拉锁绣荷花山水纹绵袜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