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珐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仪,清中期,长4.8厘米,宽3.8厘米,高2.2厘米。清宫旧藏。

该日晷造型为孔雀尾状,形体较小。盒内分上下两层,其上层为晷盘,上刻时刻线及“午”、“未”等中国时辰的名称。中心设小指南针。盒盖上设直表,表上刻纬度线。若直表上的小孔与其对面的孔之间系一丝线,即是晷针。盒内下层为一面镜子。

该日晷盒面高低错落的纹饰无法保证晷体呈水平状,直表上刻画的纬度线也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刻度标志,不具备调节纬度的功能,因此,该日晷根本无法测时,它仅是一件供观赏、佩带的日晷式珍玩。

该日晷造型独特美观,孔雀尾状的线条非常流畅,局部描绘西洋花纹。从工艺特点看,它以绛红色透明珐琅为主色,点缀翠绿、白、金等色,色彩华丽艳美。

嵌珐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仪为清中期宫廷造办处专为皇帝制作的。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地平式日晷是指晷针与晷盘面之夹角度数等于测时当地的纬度,即使用时晷盘面与当地水平面平行,再由晷针投在晷盘上的日影求得时刻。又称地台。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又名烧蓝,由欧洲传入。此种工艺是在金、银、铜胎上涂透明珐琅料,以低温烧成。其过程多是在器表錾刻纹饰,然后涂抹蓝、绿、紫、黄、白等各种釉色,或加贴金、银花片等,透过珐琅呈现出光彩夺目、华丽璀璨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清代,仅在广州有制作,故又名广珐琅。

文章标签: 珐琅 晷盘 工艺 日晷 晷针 纬度 孔雀 中国 直表 纹饰

猜你喜欢

铜镀金腰果形赤道公晷仪
铜聚光镜
黑漆盒绘图仪器
纸筹式计算器
金嵌珍珠天球仪
御制银镀金简平地平合璧仪
木制金漆鸟音笼
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2
佛科摆模型
铜镀金综合算尺
红木人物风扇钟
汽船式风雨表1
绘图平板仪
铜镀金七政仪表
铜镀金嵌料石花镜表
铜镀金嵌珐琅钟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2
铜镀金望远镜
0.4068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