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嵌料石迎手钟,高31厘米,底见方36厘米,钟径8.5厘米。这是一件迎手和钟表合二为一的作品。迎手为铜镀金委角墩式,外壳以錾、镂等手法雕刻出极为细密繁缛的连续几何纹和花卉,顶部为用番莲花仿宋锦包裹的软盖,正面安一圆形钟,钟由表盘上的弦孔上弦。迎手钟之机械装置由发条、塔轮、链条、机轴擒纵器、游丝摆轮等组成,音乐装置亦以盒装发条、塔轮、链条为动力源,带动齿轮传动系统。音乐装置的发声由一充气袋及与之相连的一排金属哨完成。当齿轮转动时,气袋的一端充气,气流从另一端冲激哨子发出不同的音响。此钟特别之处是启动音乐装置的方式,用肘部压迫顶部的软盖,盖下的金属接触杆即触及开关,随之响起乐声。铺垫器具,常放置于宝座旁或炕上的座垫两侧。家具中线角术语。一般的桌面、几面、案面均为直角,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北方木工称为“委角”,江南木工称“劈料做”。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即宋式锦,是明清两代按照宋代锦的组织与花纹特点仿制的,具有宋代锦的风格特征的织锦。

以彩纬显花的重纬织锦,因始盛于宋代而得名。产于苏州、湖州、杭州一带,多用于书画装裱。织物结构采用三枚斜纹组织,配色采用分段换梭。

发条是一条带有节结状的长铜带,这种钢带具有坚韧的弹力,卷紧之后不会放松逐渐弹回,同时释放力,使钟表转动起来。

钟表零件之一。源于法文fusee,其意是重叠盘起来的槽,外形底大顶小,看似一座宝塔,中国人直呼其为塔轮。塔轮与发条、链条一起组成钟表的动源。链条是连接条盒与塔盘轮的关键部件,有些地方还把表内的金属小链条称之为小芝麻链。不同规格的金属链条由薄厚不同的钢性板材与不同直径的钢梃加工而成,其形状与结构类似自行车的链条,只是没有入齿尖的间隙。链条两端各有一个挂钩,有同向的,也有异向的,一端钩挂在条盒上,另一端钩挂在塔盘轮上。在乾隆时期的许多钟表中,条盒与塔盘轮的连接有采用皮弦的,也有采用链条的。故宫博物院馆藏钟表采用金属链条的居多。

即英文的Vergeescapement,是最古老的擒纵器。其结构主要部分为T字形机轴和侧向冠轮。T字形机轴由一横杆和一立轴组成,立轴上下各有一个相反方向的小瓣。冠轮与动力轮连接,当冠轮由动力驱动转动时,立轴上的小瓣左右摆动,一收一放,把冠轮一个齿一个齿有节奏地放过去,使冠轮始终保持匀速转动,从而使钟表走时准确。游丝的形状像一盘微形发条,英文称balancespring“摆轮发条"”,因其外形犹如发丝,又称之为“发形发条”,中文译为游丝。

游丝按照旋转的方向可分为左旋游丝和右旋游丝。早期的游丝是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一般只有四五圈,内端固定在摆轮轴的内桩上,外端固定在摆夹板桩上。钟表上的游丝年代早的大多数采用磷青铜金属材料制作,年代近的普遍使用镍基合金,其主要成份有镍、铁、钛、锰、硅等。由于擒纵调速机构有不同的频率,所以对游丝的钢度、长度、宽度、厚度、均匀度和材料的弹性都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游丝诸方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组装、调试和修复摆轮上的游丝。

传动系由齿轮组成,将力矩由原动系传给擒纵机构,传动系齿轮带动走针系指示时间。传动系齿轮只作单方向转动,其旋转运动是断续的,因为齿轮的转速受擒纵调速机构控制,齿轮的旋转过程实际上是由许多次微小的转动所组成。

文章标签: 钟表 游丝 链条 齿轮 金属

猜你喜欢

黑漆盒绘图仪器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
铜镀金嵌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三套钟机芯1
铜镀金腰果形赤道公晷仪
瓷青纸简平星盘仪
铜镀金经纬赤道式日晷
八音盒2
红木套圆形双面钟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
顺治朝地球仪
铜聚光镜
铜镀金珐琅转花鹿驮钟
铜镀金雉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铜镀金定南针指时刻日晷仪
硬木雕花楼式自鸣钟
木盒套十五件绘图仪器
木制金漆鸟音笼
0.1195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