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录语》轴,清,梁同书书,纸本,行书,纵127.5厘米,横57.8厘米。

释文:

大苏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语良是。次公同学兄先生。乙巳三月山舟梁同书。

钤“梁同书印”、“梁氏元颖”朱文印2方。

此作录文出自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之《记欧公论把笔》,阐述执笔用笔之法,对后世颇有影响。作品书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时梁同书63岁。此作章法疏朗,用笔平和优雅、娴熟精湛,是梁氏中晚期行书之力作。梁同书(1723—1815年),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90岁后又号新吾长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自幼爱好书法,12岁能为擘窠大字,初学颜、柳,中年用米芾法,直至90岁依然笔致洒脱,无苍老之气,与梁巘有“南北梁”之称。著有《頻罗庵论书》、《頻罗庵书画跋》等。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文章标签: 行书 东坡 湖州 米芾 进士 黄州 怪石

猜你喜欢

手札绢本
梁同书行书七律诗轴
清梁同书行书轴
运行脚本书法对联
书法对联
论草书中的诗歌
信件
孙安仁的悼词(孙安仁雷孙安人诔)
清梁同书真蹟 卷
书法轴
伊秉绶隶书五言联
张照行书弘历读昌黎集诗轴
陈奕禧行书七绝诗轴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书法立轴 绢本
缂丝乾隆御临王羲之袁生帖卷
行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