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经折装)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御制舟行杂兴诗。(楷书)。舟行杂兴三十首。用上下平韵。(第一则)三山也只一舟通。疑在虚无缥渺中。何似湖天空阔处。半帆新水坐微风。 (第二则)春雾蒙蒙傍晓封。姑苏城外恰闻钟。吴侬伊轧摇柔艣。舟过不教觌面逢。 (第三则)凭擕茶灶煮岷江。月在瓷缾风在窓。此际且迟题七字。悠然静会果无双。 (第四则)最欣甓社与菱丝。春水如油拍岸时。欸乃歌声想渔乐。吴音吴语倩谁知。 (第五则)汀花岸柳媚春晖。乱剪吴江燕子飞。合唤天然王宰画。拟询工部是耶非。 (第六则)船窓有暇一繙书。不为雕龙富五车。胸次旷如天水永。眼前妙趣悟鸢鱼。 (第七则)中间玉阜四周湖。楼阁林花上下扶。设使伯驹为界画。不成圆峤亦方壶。 (第八则)香水犹传吴苑溪。菜花黄入岸花低。隔隄不见林边屋。却听鸡声三两啼。 (第九则)古来佳丽数秦淮。巷逈乌衣草半埋。只有清溪流不尽。渔舟时泛白云涯。 (第十则)西岊梅花待我来。绛霞绿蕚一齐开。肯教香雪容唐突。蹔舍扁舟上玉台。 (第十一则)镂雪裁氷品判春。枉教赓和属词臣。于今始识春消息。不到江南未是真。 (第十二则)蜀冈一曲倚斜曛。芳草萋萋绿映帬。二十四桥风露下。只今犹有玉箫闻。 (第十三则)杨柳青青护水邨。连朝春雨涨柴门。女郎漂絮柴门侧。人去还留水石痕。 (第十四则)入画楼台烟雨寒。山阴一棹镜中看。兰亭逸少风流在。信可东山傲谢安。 (第十五则)若耶只隔一溪湾。好似天风吹引还。寄我閒心与明月。他年证取水云间。 (第十六则)六桥新柳春烟。明圣波光净碧涟。检校名贤千载上。白苏端称号诗仙。 (第十七则)灵鹫龙宫记寂寥。山门仍听浙江潮。果然佛力资常住。德寿无踪问绮寮。 (第十八则)渔艇天然云水巢。新蒲戟戟钓纶抛。团圞妇子烟波穏。不倩樵青作解嘲。 (第十九则)碧山唫社亦多豪。残碣犹存隐野蒿。偶泛梁谿寻賸迹。竹罏第二试茶槽。 (第二十则)石尤风息敛微波。入夕团团影玉蛾。隔浦樯灯星万点。引人遥夜思如何。 (第二十一则)青翰收帆泊渚沙。着安文榻近牕纱。醉鱼水面跳明月。金玉离奇戏浪花。 (第二十二则)云飞川泳妙中藏。取法奚须泥汉唐。乍忆诗人五百载。石湖烟雨尚横塘。 (第二十三则)烟雨楼前晓雾晴。花光在水月留楹。此时有兴难成句。且听流莺柳外声。 (第二十四则)高峯南北送遥青。空翠湖心落杳冥。吹彻洞箫歌水调。满衣花露入西泠。 (第二十五则)别传自有印心灯。却果谁登最上乘。閒访云林话今昔。恰逢当日紫衣僧。 (第二十六则)六代繁华逝水流。不堪遗蹟问荒洲。青山门外红纱舫。犹指前溪是莫愁。 (第二十七则)落日鲸波漾远林。莫厘缥缈接湖阴。水晶宫里江妃宴。激楚犹闻吴会吟。 (第二十八则)芃葱绿陇麦含含。桑叶初抽待饲蠺。捡点行幐携数卷。好诗端合在江南。 (第二十九则)吴下诗人沈德潜。相商新稿去轻纎。却因宣席欢颜叙。翻惹江乡离思添。 (第三十则)柁楼风正挂云帆。揽结湖山逈不凡。泊向清宵还可爱。镜中朗朗夜珠衔。 右辛未南巡作也。顷得佳纸。偶录一过。时驻跸山庄。塞北江南。有不觉情随境迁者耳。丁丑(西元一七五七年)秋御笔。(行楷书)。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干
作者印记:隆
作者印记:几暇临池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烟雨 诗人 明月 楷书 资料

猜你喜欢

清人兰亭八柱帖(兑) 册
清高宗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讚佛法身礼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东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书张载西铭
敬胜斋法帖 册 御临苏轼天庆观乳泉赋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记
快雪堂法帖(五) 册 清乾隆快雪堂补刻木版跋
拓本敬胜斋法帖(一) 册
律吴熙载东方朔画赞楷书
缂丝乾隆御临王羲之袁生帖卷
何绍基行书题画梅轴
孙岳颁行书隐居诗卷
奚冈行草书题五柳先生图句轴
扇面
刘墉行书论书轴
英和楷书杨慎乐清秋赋轴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0.1392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