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嵌珐琅绣墩,通高52厘米,面径28厘米。

绣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径相若。上下两端各雕玄纹两道,玄纹外侧浮雕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玄纹之间以浮雕卷草纹卡子花界出6格,每格各嵌夔龙纹珐琅片一块。腹腔中间为6组海棠式开光,彼此衔接。开光内另镶紫檀木板,边缘雕出云纹圈,当中镶蝙蝠纹及宝相花纹珐琅片。

此绣墩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古代一种常用的坐具,因其上面常覆盖一方丝绣之物而得名,又名“锦墩”、“鼓墩”或“坐墩”,可用草、藤、木、漆木、瓷、石等材质制成,造型多种多样,往往在亲友交往等非正式场合中使用。

亦称拍鼓,西域乐器。原为木腔,两端蒙牛皮,牛皮周边穿若干皮条,将皮条集束于鼓的中间部分,以控制皮条的松紧。演奏时,将鼓放在腿上用手拍击,或挂于胸前边击边舞。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的壁画中就有大量的唐代乐伎拍击腰鼓的生动形象。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镶在两根横木中间的雕有各种纹饰的构件。

苏式彩画中的基本图形之一。位于箍头与包袱之间,靠近箍头,偶见于檩枋中部。由如意图案演变而来,多以卷草纹方式组合,图形多变,如“万”字卡子、“寿”字卡子、夔龙卡子等。各种卡子均可分为硬卡子与软卡子式样,线条直硬者称硬卡子,柔曲者称软卡子。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指墩类家具中间最粗的部位。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又称“宝仙花”、“宝花花”。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

猜你喜欢

红木云蝠纹翘头案
填漆戗金花卉纹炕案
紫檀雕花柜格
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紫檀缂丝宝座
紫檀嵌玉花卉宝座
黑漆描金龙凤纹绣墩
紫檀嵌玉菊花图宝座
紫檀嵌画珐琅云龙纹柜格
黑漆描金靠背
黄花梨展腿长方桌
红木云纹长桌
黑漆嵌瓷山水图床
填漆戗金炕桌
紫檀雕竹节纹长条案
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围屏
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
紫檀嵌染牙菊花图宝座
0.1075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