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纵32.1厘米,横1675厘米。墨刻文字部分,使用御制墨拓,墨色乌亮,字口清晰;图绘部分,使用浓、淡墨双色套拓。

此卷无引首,前隔水处钤:“五福五寿堂古稀天子宝”、“八徴耄念之宝”、“天地为师”三印。除在卷首刻乾隆四十五年御旨、乾隆皇帝御制诗并注释,尾刻大臣梁国治等人跋语一段外,其余体例与明益王重刻大卷《兰亭图》同。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宫得到了明益王重刻大卷《兰亭图》的残石十四段。乾隆皇帝为了使此帖“悉还旧观”,特颁下谕旨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量度尺寸,剖原石十四段为二十八段。遵照内府拓本,凡逸去不全拓本,悉行摹补。”“益藩原刻之旧所缺定武本以石渠宝笈中所藏宋拓摹补。其《流觞图》遵旨令画院供奉臣贾全临仿补刻。”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前隔水是本幅前面一段有装饰性的绫裱。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梁国治(1723-1787年),字阶平,号瑶峰、丰山,浙江会稽人。清官吏、书法家。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历官江西、安徽、山西、湖南等地。三十八年(1773年)秋冬入值军机处,其间兼署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一度入值南书房。五十年(1785年)拜大学士。谥“文定”。《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有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后晋携此石刻北去,中途病故,石被弃。宋庆历年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年间置于宣和殿。金兵灭北宋入汴京,石散失不传。定州宋时属定武军,故此石刻拓本称为“定武兰亭”。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如同宫外之御沟,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秘储的泛称。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贾全,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清乾隆时供奉内廷,工画人物。

文章标签: 乾隆 内府 兰亭

猜你喜欢

明拓《停云馆帖》薛绍彭书兰亭序
清初拓唐张府君妻田雁门县君墓志
张宝泛槎图四集(刻本)
兰陵公主碑
清拓隋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铭
张宝泛槎图五集(刻本)
王居士砖塔铭
张宝泛槎图六集(刻本)
清拓《兰亭八柱帖》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池国胜 笔记册影印本
八关斋会报德记
清拓西汉杨『0489』买山地刻石
唐 昭陵全碑(二十五件)
清拓《兰亭八柱帖》虞世南临兰亭序
广武将军碑
清拓《过云楼藏帖》定武兰亭序
谷朗碑
清拓《快雪堂法帖》兰亭十三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