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拓翁方纲缩临兰亭,系定武缩临本。木面,剪方挖裱,蝴蝶装。二开,摹并题三开。墨纸半开纵7.3厘米,横4.8厘米。钤“古虞之印”、“张古虞”、“张”、“泽仁”等印。是本署款刻“乾隆壬寅冬十月二十日北平翁方纲以定武落水本笔意订正万松山房本摹此。”封面题签“覃溪先生缩临兰。道光丙午闰夏为古虞词长兄题。米问。”前幅吴咨篆题“神融方寸”四字,识云“古虞仁弟以翁覃谿先生缩摹稧帖见示,为题四字而归之,庚戌三月吴咨识于湖客舍”,并钤“吴咨”印。翁方纲、刘石庵、宋葆淳、张维屏、叶梦龙等题刻数段。末页裱边有汪士骧墨跋一则。翁方纲解释其缩临兰亭初衷时云,李宓《万松山房缩临兰亭》颇有行次位置之移失,偏傍点画之讹,因此用定武兰亭落水本笔意审正重摹,临写之际逐行逐字为之推算改正,凡改定四十余处,而后成之。宋葆淳认为,此本虽云更正本,而实规模定武。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简称“蝶装”。图书装帧中册叶制度的早期形式。书叶按照中缝反折,即将有字的纸面相对折起,再将各叶中缝的背口对齐,以浆糊粘连在作为封皮的厚包背纸上,裁齐成册。翻阅时,书叶有如蝴蝶两翼开展。其封皮有软面和硬面两种。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述,号南山,自号珠海老渔,因性爱松,又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壬午进士,少有才名,官黄梅、广济知县,改同知,权南康知府,以风雅饰吏治,以惠绩称。善诗工书。有《松心日录》、《松轩随笔》、《老渔闲话》等著作。
文章标签: 翁方纲 乾隆 兰亭 北平 北京 金石 道光

猜你喜欢

清拓《滋蕙堂墨宝》“領字从山”本兰亭序
张宝泛槎图四集(刻本)
清拓隋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铭
翻刻华山庙碑册
清拓隋张贵男墓志
清拓东汉樊敏碑
清拓《快雪堂法帖》兰亭十三跋
殷君夫人颜氏碑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兰亭序
三希堂法帖零本四册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
张宝泛槎图三集(刻本)
清拓三国谷朗碑
清拓隋孟显达碑
谷朗碑
清拓《兰亭八柱帖》冯承素摹兰亭序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清拓北魏曹望禧等造像残座
0.138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