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酓璋剑,长50.5厘米,宽4.5厘米,重0.82kg。剑长体,宽刃,有格,圆柱柄,有镡。剑身上刻有铭文15字:楚王酓璋为从囗士,铸用剑囗用征囗。铭文记楚王酓璋为从征将士铸剑,作为征伐之用。此剑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剑柄下端与剑身连接处呈凹字形或中间起护手作用的条形部分,也称作剑格、剑口、剑鐶、剑珥、剑鼻等。出自《庄子·说剑》,其中将剑分为锋、锷、脊、镡、夹五部分。

剑脊两旁称为“从”。

文章标签: 剑身 部分 作用 楚王酓璋 时期 春秋战国

猜你喜欢

蟠螭纹豆
茶花纹敦
铸客缶
狩猎纹豆
错银螭首带钩
番君鬲
毛叔盘
叔朕簠
矢镞
梁伯戈
王命传任虎节
大良造鞅镦
兽形匜
兽耳『0556』
蛙纹匜
匏形壶
陈子匜
螭梁盉
0.1176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