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嵌松石樽,高15.3厘米,宽12.2厘米,重0.66kg。樽筒形,有环扳,扳作鸟形,平底,三兽足,足上端为兽首。器通身以绿松石镶嵌成菱形、三角形纹饰,再以细线菱形错杂其间,细线菱形之上下角错金为饰。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春秋时期。因多用金银丝,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形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亦称尊,初为青铜礼器的共名。1962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铜器中就有二件铜樽,都有铭文,称“铜温酒樽”,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字样。

宋代将一种盛酒器或温酒器称为樽。

玉樽多为清代陈设玉器中仿古类的一种。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文章标签: 礼器 凹槽 春秋时期 表面 铜器 金属 金银丝 玉器 菱形 部位 错金 宗庙

猜你喜欢

螭梁盉
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
郑义伯『0023』
蟠虺纹镈
王命传任虎节
楚王酓璋戈
陈侯鼎
鱼形壶
大良造鞅镦
铸客盉
蟠虺纹鉴
蟠虺纹豆
几何纹豆
团花纹鼎
楚王酓璋剑
能原镈
兽首编磬
兽形匜
0.0862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