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色羽毛缎行裳,清雍正,长89厘米,腰围106厘米,下摆宽122厘米。清宫旧藏。

清代皇帝行服之一,满语称为“都什希”,皇帝在出行和围猎之时,系行裳于行服袍外。其式如围裙,左右两幅,中开裾,下为倭角,内侧两端钉缀束腿带各二,蓝布腰襕延及系带。

行裳是满民族的重要服饰,清中期以前,皇帝出行活动较多。清晚期,随着政治上逐渐背离“肄武绥藩”的国策,曾经骑射技艺娴熟的八旗子弟逐渐追求骄奢安逸的都市生活,行裳也逐渐从生活中淡出。行裳的面料多为耐磨保暖的毛皮、毡、呢及羽毛缎等,这件行裳以羽毛缎为面料,用加捻毛纱织造,具有耐磨、防雨的作用,是皇帝一年四季出行必备服饰。行服是清代皇帝的服装种类之一,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三种,主要穿用于巡幸和狩猎等外出骑行之时。其中行服袍的形式如常服袍,而最大的特点是身长较常服袍减短十分之一,右裾裁下一尺见方的一幅,观之似缺一块,故又称“缺襟袍”。裁下的一幅用钮扣与袍相系,步行时可放下,骑行时则撩开系上,以便于骑马,设计十分巧妙。倭角,亦称委角,常出现在方形盘、盒、瓶等器物上。常见的样式是将直角变为内凹双弧线,或将直角变成圆角,也有的将直角斜削45度,变四方形为八角形。为努尔哈赤创建的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之分,统率官员分都统、参领、佐领几级,是为清军主体和骨干力量。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文章标签: 皇帝 行裳 出行 内务府 倭角 服袍

猜你喜欢

黄色云龙妆花纱织金袷龙袍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
嵌米珠珊瑚素钿子
石青纱妆花云蟒纹单朝袍
绿地凤穿牡丹纹库金缎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
黄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
蓝色缎绣团凤绵袜
月白大蕃莲织金缎
大红绸画花驾衣
皇帝行服冠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香色绸绣花手帕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
明黄暗团龙里双喜皮马褂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0.1979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