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棉袍,清光绪,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212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18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又称为龙凤同合袍,与清光绪石青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绵褂为一套。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缀金质莲蓬扣五枚。以明黄色素纺丝绸为里,大红色绸为面料,在两肩、前后胸和前后下摆绣金龙凤同合纹八团,列十二章,通身遍饰红双喜、团金万寿字、红蝙蝠、仙鹤、五谷丰登等吉祥纹样,寓意夫妻和谐,幸福长寿。绣工繁复精致,花纹富丽华美,具有强烈的喜庆吉祥装饰效果。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绪皇帝举行隆重的大婚典礼,皇后叶赫纳喇氏即穿着这身婚庆吉服,尽显身份之尊和仪容之美。此袍也是清宫所藏万余件清代服饰中仅存的一套皇后大婚吉服,弥足珍贵。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古代帝王礼服和吉服上的十二种装饰纹样,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宗彝、藻、火、粉米,始于传说中的舜禹时代,《书·益稷》记载舜和禹讨论君臣之道时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以后各代沿用其制,成为帝王服饰的专用纹样。清时,一般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十二章各有取义,以象征帝王的风操品行: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昭明,山取其能兴云雨,龙取其善变化,华虫取其文章和耿介,宗彝取其威猛和忠孝,藻取其文,火取炎上,粉取洁白,米取能滋养,黼取能决断,黻取善恶相背。帝王以下,公卿诸侯品官大臣依等级可用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不等。十二章的装饰纹样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
在玉器等工艺品中也可看到十二章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