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铭刻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四月。楷书颇为佳妙,故为世所重,至有翻刻牟利者。此本为原石精拓,一字不损,且经金石名家魏锡曾收藏,很是难得。拓本封面有马衡题签,册后有其宣统庚戌(1910年)十一月二日跋云:“此拓毡墨精湛,有魏稼孙收藏印。旧与一整本合装,今将整本别为一册,此片为临写之本。”该跋之书风与塔铭深为契合,可见马氏是认真地临写过的。鉴藏印章钤“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梵文Sarira的音译,又译“室利罗”、“设利罗”,原意指释迦牟尼之尸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五色珠状物,即为舍利,后来也泛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焚剩之骨。据说舍利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另据佛经云,舍利还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法身舍利”之别。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工八分书,喜刻印,尤喜蓄青田石章,收藏书画碑版甚富。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广印人传》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