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纹鉴,春秋后期,通高34.3厘米,口径42.5厘米,重5.6kg。

鉴窄口缘,束颈,短肩。四兽耳衔环,两两相对。腹部圜收,下有短圈足。鉴身的主体纹饰是相互缠绕、呈网格状布局的虺纹,在中部加饰两道凸起的三角云纹带。足饰两周横向排列的海贝纹。此鉴整体造型与装饰匀称谐调,是鉴中的佳品。《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鉴在古籍中又作“滥”。以“金”为形旁时是示所名之器为铜质,以“水”为形旁则示此类器为盛水器。青铜鉴多作为礼器或陈设之器,未必皆是日用盛水器。鉴可分为圆、方二类,最为习见的器形是圆鉴。特大型的鉴可用作浴盆。此外,鉴还可在祭祀时存祭品,或盛冰以冰镇食物。《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兽耳衔环也称铺首。采用兽面浮雕模印纹样,装饰在器物表面,有立体感。此种装饰始于汉代,至清代仍然延续使用,样式略有演变。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文章标签: 春秋 衔环

猜你喜欢

蟠虺纹三鸟盖豆
外卒铎
四蛇饰甗
陈侯鼎
蛙纽螭纹铜阳燧
楚王酓璋戈
龙耳簋
凤鸟纹镜
错银螭首带钩
番君鬲
螭梁盉
蟠螭纹编镈
嵌红铜鸟兽纹壶
秦子戈
鲁大司徒『0024』
蟠虺纹豆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0.0908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