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哈里罗世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5厘米,宽77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5厘米。清宫旧藏。此尊观世音菩萨的藏文名为“哈里哈里罗世自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白色身,头戴宝冠,袒上身,披仁兽皮,六臂,右手1上举,右手2持念珠,右手3施予愿印,左手1持剑,左手2持仁兽,左手3持净瓶,坐在蓝色的明王肩上,蓝色明王蹲立在大鹏鸟身上,大鹏鸟站在白狮背上,成叠罗汉造型,形式奇特。上界为说法祖师和无量光佛,下界为马头明王。画像背后贴有白绫签,上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进丹书克供奉利益画像观世音菩萨,右三”。这一堂观世音菩萨唐卡由9轴组成,现保存齐全。画面中每位神像下均标有藏文名称,背后白绫签标明了时间及位置。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梵文音译为“吉哩”、“斯那”等,清以前意译为“黑脊”,清朝译名“仁兽”。仁兽形似山羊而小,毛短薄,色多微黄,脊毛纯黑色。天性慈悲,喜解人危难。其披法,皮毛向外,头前尾后,斜披于左肩上,以此替代络腋。多用于观音及弥勒菩萨身上。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净瓶,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的盛水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文章标签: 菩萨 作品 念珠 佛教 观世音

猜你喜欢

四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阿氐多与迦诺迦伐蹉尊者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桂译师唐卡
七佛——尸弃佛唐卡
上乐王佛唐卡1
红色微怒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与因竭陀尊者唐卡
戒博迦与阿秘特尊者唐卡
那迦犀与半托迦尊者唐卡
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像——根敦主巴唐卡
威罗瓦金刚唐卡
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云丹嘉措唐卡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唐卡
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秘密佛唐卡1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