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金线无量寿佛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织锦,通高148厘米,宽75厘米,画心纵100厘米,横58厘米。清宫旧藏。

图中无量寿佛头戴五叶宝冠,顶束高髻,方脸阔鼻,面相端正温肃;佩大耳铛、项圈、璎珞、臂钏和手镯,脚镯等宝饰。身着红底茶色天衣,双手结禅定印,手心捧一宝瓶,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

此幅唐卡是在本色地上加织金彩,即纹样在三枚经斜纹地上显五枚斜纹花,衣纹等折痕处多以金线织就,使衣服有柔美,飘动之感。画心外饰红黄片金边各一条。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意译,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其既为理想的佛国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同时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的长寿佛。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唐代妇女发髻十分丰富,有十几种之多。这件女陶俑发髻象单刀一样高高耸起,略微偏梳一侧,大概是文献中提到的偏梳髻。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佛教中对诸天人所着之衣的称谓,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下)》曰:“净居天衣重三铢。”后演变为对神仙的非凡服饰的泛称。是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古建筑彩画贴金工艺做法。片金即成片的金,纹饰的外轮廓线沥粉,整个纹饰画面贴金。

文章标签: 须弥座 作品 家具 形式 我国 部分 彩画

猜你喜欢

达赖喇嘛源流像——根敦主巴唐卡
阿氐多等四尊者唐卡
七佛——尸弃佛唐卡
天王与罗汉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贡嘎宁布唐卡
释迦牟尼佛唐卡
释迦牟尼佛唐卡2
无量寿佛唐卡
上乐王佛唐卡3
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
忿怒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雍顿·多杰贝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香格里拉王唐卡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秘密佛——密集世自在唐卡
半托迦尊者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索南却朗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