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5厘米,宽67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萨迦班智达(1182—1251年),名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藏族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自幼从其伯父扎巴坚赞广学显密教法。23岁起跟从克什米尔高僧等人遍学大小五明,获班智达称号,有《三律仪论》、《萨迦格言》等多种著作。元定宗二年(1247年),贡噶坚赞作为西藏地方代表与蒙古太宗皇帝窝阔台之子阔端在凉州会面,商定在西藏设官征收贡赋等条件,先后两次致书卫藏僧俗首领,说服卫藏归顺蒙古,结束了藏族地区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为西藏归入元朝及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萨迦派也取得了在卫藏地区的宗教领袖地位。唐卡正中绘萨迦班智达的年轻形象,英俊潇洒,身着杏黄色袈裟,戴红色圆顶法帽,右臂抬起,左臂伸出,作辩经的姿态,神情安详。身后背景画众僧朝拜弥勒佛。左上方画修行本尊文殊菩萨,右上方是上师扎巴坚赞。画面左下方画四臂大黑天,右下角绘被降伏的外道听其传法。唐卡下边有金写藏文题记,其大意为:以大至尊者扎巴坚赞,及本尊法轮之慈悲,降伏外道四面大黑尊,成就事业萨迦班智达。萨迦班智达(1182—1251年),名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藏族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自幼从其伯父扎巴坚赞广学显密教法。23岁始从克什米尔高僧遍学大小五明,获“班智达”称号,有《三律仪论》、《萨迦格言》等多种著作。1247年作为西藏地方代表与蒙古太宗皇帝窝阔台之子阔端在凉州会面,商定在西藏设官征收贡赋等条件,先后两次致书卫藏僧俗首领,说服卫藏归顺蒙古,为西藏归入元朝及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结束了藏族地区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萨迦派也因此取得了在卫藏地区的政治、宗教领袖地位。梵语,为通达内外大小五明学者的称号。所谓五明,又称五明处,指五种学艺,为古印度学术上的分类法。即:(一)声明:包括语言、文典之学。(二)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历之学。(三)医方明:医学、药学、咒法之学。(四)因明:论理学。(五)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因学习五明时,有深浅之分和行内行外之分(专业、业余),后人把它又成为内外大小五明。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藏传佛教主要教派之一。“萨迦”意为“白土”,因在后藏本波日山的白色山崖下初建萨迦寺而名其教派,萨迦寺住持即为该派教主。萨迦初祖贡噶宁波将显密教法系统化,确立了萨迦派的教理体系。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对大元帝国统一西藏贡献卓著,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并于至元四年(1276年)在西藏建立了萨迦派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自此萨迦派掌管西藏政教权力近百年。该派注重修习本尊、护法的各种仪轨及坛城供修,以“道果教授”为其教法特色,有所谓不出寺墙的萨迦“十三金法”。

汉地佛教因修行方法不同分成密教与显教。显教(也称显宗)原本无此称谓,只是因为与密教区别,后人才以之为名。密教也称密宗,分杂密与纯密两种。在唐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前的密教,因其驳杂,没有严格的经典依据,故称为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分别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经典,创立密宗。密宗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故称纯密。密宗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成。前五种为“色法”,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方面,称为“胎藏界”;后一种为“心法”,体现大智如来的智慧方面,称为“金刚界”。密宗造像是按照密宗经典塑造的,一般不外示于人,这也是称其为密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杂密与纯密不同,它不太重视形象是否外示,出现在石窟寺院中的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杂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密教中,一般将毗卢遮那与大日如来视为一种形象的两种称法。毗卢遮那(Vairocana)为梵文的音译,本意为遍照,故意译为太阳、大日如来,最初为显教神祗,见于《华严经》,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将其变成密教神祗,但并没有成为主尊,至开元三大士时毗卢遮那成为至高无上之神。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称毗卢遮那而不称大日如来,善无畏、不空则将大日如来与毗卢遮那并称,视为一意。密教在盛唐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不空在其所住的大兴善寺建灌顶道场,为唐肃宗亲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后又在全国挑选49位大德常住是寺,密教遂发扬光大,并影响到辽代、南诏、大理国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元太宗窝阔台(1186—1241年),太祖第三子,母光献皇后弘吉剌氏。性宽宏大量,行事慎重。随太祖伐金朝,定西域,灭西夏,受封于今额尔齐斯上游和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1227年,太祖死,即帝位,1229—1241年在位。其间攻高丽,1234年联宋灭金。1236年建和林城,造万安宫,并遣诸皇子继续攻南宋,大举西征扩大领土。1241年于出猎途中因饮酒过度死在行殿。谥号文英皇帝,庙号太宗。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卫藏指前后藏,即元明乌思藏、乌思,清代译作卫藏。有时又合称阿里、藏两部为藏,卫、康两部为卫,故总称西藏全境为卫藏。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文殊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他专司智慧,常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观音菩萨一起站在释迦牟尼佛的左右。在藏传佛教中文殊菩萨也极受尊崇,为八大菩萨之一,其称谓和造型有多种,但面相常以两种出现,一种为猛相,多首多臂,旨在降服怨敌,消灭烦恼,但胸怀慈悲,属于密宗造像;另一种为静相,结发戴冠,面目慈祥,属于显宗造像。

佛教菩萨名,又称“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著称,手持宝剑,骑坐青狮,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左右。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音译称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等,为大自在天的化身,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之一,民间亦将其视为战神、施福之神,在西藏极受尊崇。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文章标签: 西藏 菩萨 作品

猜你喜欢

上乐王佛唐卡
上乐王佛唐卡3
达赖喇嘛源流——益希沃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雍顿·多杰贝唐卡
阿氐多与迦诺迦伐蹉尊者唐卡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提婆唐卡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大轮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秘密佛唐卡
尊胜佛母唐卡1
六世班禅唐卡
释迦牟尼佛唐卡
那迦犀与半托迦尊者唐卡
红色微怒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
莲花舞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桑结贡巴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