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班禅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89厘米,宽103厘米,画心纵117厘米,横61厘米。清宫旧藏。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1738—1780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经万里跋涉,从后藏日喀则到达承德朝觐乾隆皇帝,并参加了乾隆皇帝七旬万寿庆典。是年十一月因病圆寂于北京西黄寺。画正中六世班禅大师身着清代官服,面容安详,左手托宝瓶,右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于龙首宝座上,宝座周围点染着青山绿水。正上方祥云中端坐无量寿佛,左侧是密教主尊大威德金刚,右边为先辈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下方地界中央画六臂永保护法,左为降阎魔尊,右为右祥天母,绘画笔法精细。该画像以勾莲纹织金缎装裱,装潢华丽。画像背后白绫签,其上墨书满汉蒙藏四体文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圣僧班禅额尔德尼自后藏来觐,上命画院供奉绘像留弆,永崇信奉,以证真如。”此唐卡是乾隆帝为纪念六世班禅钦命宫廷画师绘制的,是一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写实肖像。六世班禅,法名罗桑贝丹益西(1738—1780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今西藏日喀则专区南木林人。乾隆五年(1740年)被认定为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灵童,翌年迎入扎什伦布寺作床,由安钦·罗桑苏巴为教授其经典并授沙弥戒。乾隆十四年(1749年),他前往拉萨布达拉宫,拜七世达赖喇嘛为师学习佛法。三十年(1765年),清朝廷为颁赐其金册、金印,册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四十四年(1779年),六世班禅率领僧俗众人前往热河避暑山庄庆贺乾隆帝七十寿辰,历时一年多的跋涉,于翌年七月到达热河,受到隆重的接待。此前仿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班禅起居。参加庆典活动之后,八月班禅前往北京,在京期间,观瞻了皇宫及京内的各大寺院,诵经作佛事。十一月突患天花圆寂于西黄寺。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意译,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其既为理想的佛国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同时又是可以赐予众生今生世寿的长寿佛。汉地佛教因修行方法不同分成密教与显教。显教(也称显宗)原本无此称谓,只是因为与密教区别,后人才以之为名。密教也称密宗,分杂密与纯密两种。在唐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前的密教,因其驳杂,没有严格的经典依据,故称为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分别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经典,创立密宗。密宗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故称纯密。密宗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成。前五种为“色法”,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方面,称为“胎藏界”;后一种为“心法”,体现大智如来的智慧方面,称为“金刚界”。密宗造像是按照密宗经典塑造的,一般不外示于人,这也是称其为密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杂密与纯密不同,它不太重视形象是否外示,出现在石窟寺院中的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杂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密教中,一般将毗卢遮那与大日如来视为一种形象的两种称法。毗卢遮那(Vairocana)为梵文的音译,本意为遍照,故意译为太阳、大日如来,最初为显教神祗,见于《华严经》,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将其变成密教神祗,但并没有成为主尊,至开元三大士时毗卢遮那成为至高无上之神。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称毗卢遮那而不称大日如来,善无畏、不空则将大日如来与毗卢遮那并称,视为一意。密教在盛唐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不空在其所住的大兴善寺建灌顶道场,为唐肃宗亲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后又在全国挑选49位大德常住是寺,密教遂发扬光大,并影响到辽代、南诏、大理国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其像有9头、34臂、16足,裸体。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真如,也译为“本无”、“如”、“如如”。佛教名词。意为事物的真实状况,真实性质,为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由于各个宗派的主张不同,对真如的解释也有一定的差异。

文章标签: 班禅 宝座 作品 经典 乾隆 宫廷

猜你喜欢

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
无量寿佛唐卡2
尊胜佛母唐卡
绣像吉祥天母唐卡
大轮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狮吼观世音菩萨唐卡
七佛——迦叶佛唐卡
邬扎亚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秘密佛——密集瞋恚金刚唐卡
威罗瓦金刚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桑结贡巴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静息观音唐卡
七佛——拘留孙佛唐卡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益希沃唐卡
跋陀罗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释迦牟尼佛唐卡
那迦犀与半托迦尊者唐卡
0.130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