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吉祥天母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绣像,通高103厘米,宽69厘米,画心纵69厘米,横50厘米。清宫旧藏。

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是西藏佛教万神殿中居于首位的女护法神。画面上的吉祥天母蓝色身,呈威猛相。头戴五骷髅冠,三目圆睁,呲口獠牙。身佩骷髅大璎珞,左手捧装满童血的嘎巴拉碗,右手挥舞着金刚杵,腰间别有拘鬼牌,骑三只眼睛的黄骡子,正跋涉于骷髅漂浮的血海之中,象征她闯过了天、地、海三界。她的整个身体被熊熊燃烧的火云萦绕。画面上方空界处有三尊佛像,中间是大威德金刚,左为密集金刚,右为上乐金刚;画面下方均为吉祥天母的属下诸神。

唐卡在本色缎上满绣吉祥天母像,设色丰富,全部采用退晕法加以表现,针法采用平绣、钉线、平金、斜缠针等,底部小草作绿、赭色着笔点染,绣像外缘饰红色金寿字织金缎。

唐卡背后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绣像吉祥天母……”。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祭法器之一。嘎巴拉为梵语,意“护乐”,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修密法或作密灌顶时,常用它盛祭品供于佛前。嘎巴拉碗一般选用生前许愿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人死天葬后,须经大喇嘛严格审查、确定、认可后乃制成。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其像有9头、34臂、16足,裸体。

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主尊。

又称胜乐金刚,为藏密重要本尊之一,其形象多为双身忿怒相,主尊四面,每面三目,十二臂,主臂拥抱其明妃金刚亥母,左右手中分握金刚铃、杵,其余手臂亦各持法器,二足,左弓步立姿,足下踏裸身魔怪,是其常见之显相。古建筑彩画工艺做法。纹饰的轮廓线内的底色,先平涂浅色的小色(彩画中用量较少、颜色较浅的颜色),在纹饰的中部或一侧画与小色相同色相的深色。图案由外至内的层次为白、浅色、深色。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章嘉是清代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活佛之一,余为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清朝封授藏传佛教中大喇嘛、活佛的封号,是藏语“朱必古”的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其地位崇高。

文章标签: 作品 吉祥 天母 针法 金线 藏传佛教 彩画 线条 金刚 法器 佛教 嘎巴拉碗

猜你喜欢

无量光佛唐卡
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唐卡
大轮手持金刚唐卡
邬扎亚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静息观音唐卡
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
狮皮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威罗瓦金刚唐卡2
秘密佛唐卡2
三世章嘉胡土克图唐卡
哈里哈里罗世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
无量寿佛极乐世界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根敦嘉措唐卡
达摩多罗尊者与天王唐卡1
达赖喇嘛源流——益希沃唐卡
戒博迦与阿秘特尊者唐卡
莲花舞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0.1809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