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长122厘米,宽74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须菩提又称须扶提,意为“善现”,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获罗汉果位,以善解空理著称,大乘空宗的著名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便是佛陀因须菩提之问而阐述的,此经被视为集中反映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的代表性经典,须菩提也因而享有“解空第一”的称誉。画面正中为须菩提,正坐在湍急的洪水岸边修法,水中出现多条毒龙,这时,空中出现7只羽翼丰满的大鹏鸟,俯冲而下降服毒龙。右上方绘释迦牟尼为修行者传法,左下角绘有四大天王。整幅唐卡绘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在底边有金写藏文题记,其大意为:“愿得吉祥!上师能仁佛驾前,出家力行罗汉道,习四大天王演神变,降服诸龙须菩提。”画轴拴一黄纸签,上书汉文题记:“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初一日收班禅额尔德尼进供奉利益画像班禅额尔德尼源流十二轴”。今存十幅。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智”,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但在具体理解上也有不同,或以觉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或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泛言之,凡是断绝人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为菩提。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又作浮屠、浮图、佛驮等。意为觉者、知者。原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党觉悟真理者之总称。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大乘,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派别,即是大乘佛教。我国与日本之宗派大都属于大乘佛教。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相传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65至前485年间。他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决心为世人找到解脱方法,于是舍弃继承王位的太子之位,出家修行,最终觉悟,创立了佛教。

民间称四大金刚,即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托宝塔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又称黄麻纸。即以本色麻纸染以黄檗(又称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皮中有生物碱-小柏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树汁而成。古代素以黄色为贵,自魏晋至唐宋时期,染黄纸最为盛行。黄纸多用于写经,也是皇帝书写诏书的常用纸张。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均用黄纸书写,固有“黄甲”、“金榜”之称。殿试时皇帝用黄纸书写而发布的文告又称“黄榜”。近年来在我国敦煌石窟发现的写经大都为黄纸,于此可见我国染纸加工技艺历史之悠久。

文章标签: 佛教 天王 作品 大乘 须菩提 绘画 黄纸 觉悟 金刚 罗汉

猜你喜欢

班禅喇嘛源流——桂译师唐卡
四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秘密佛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桑结贡巴唐卡
七佛——拘那含牟尼佛唐卡
释迦牟尼佛唐卡
秘密佛——密集不动金刚唐卡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
威罗瓦金刚唐卡2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
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威罗瓦金刚唐卡1
七佛——迦叶佛唐卡
六世班禅唐卡
无量寿佛唐卡2
阿氐多等四尊者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唐卡
0.4711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