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绣像,通高83厘米,横56.5厘米,画心纵47厘米,横34.5厘米。清宫旧藏。

此尊观世音菩萨红色身,面相年轻纯真,头戴五佛宝冠,身挂珠宝项链,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持莲花,结跏趺坐。主尊四周有四位菩萨像,均为轮王坐姿。

此件作品在本色缎上满绣观世音像,绣线设色退晕与间晕相结合,采用平绣、平金、平套、散套、钉线等针法,像外饰红色金寿字织金缎。

唐卡背后贴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初一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绣像观世音菩萨……左二”。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古建筑彩画工艺做法。纹饰的轮廓线内的底色,先平涂浅色的小色(彩画中用量较少、颜色较浅的颜色),在纹饰的中部或一侧画与小色相同色相的深色。图案由外至内的层次为白、浅色、深色。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章嘉是清代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活佛之一,余为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清朝封授藏传佛教中大喇嘛、活佛的封号,是藏语“朱必古”的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其地位崇高。

文章标签: 作品 金线 彩画 观世音 针法 菩萨

猜你喜欢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
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唐卡
秘密佛——密集金刚萨埵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罗桑却吉坚赞唐卡
狮吼观世音菩萨唐卡
大轮手持金刚唐卡
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根敦嘉措唐卡
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迦里迦尊者与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上乐王佛唐卡4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2
七佛——尸弃佛唐卡
哈里哈里罗世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秘密佛——密集不动金刚唐卡
那迦犀与半托迦尊者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雍顿·多杰贝唐卡
秘密佛唐卡1
0.1171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