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贙碑》,墨拓整纸本,已裱为立轴。本幅纵116厘米,横74厘米。碑圆首有穿,额正书“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4行12字分列碑穿左右。碑阳楷书30行,行39字。隋大业五年(609年)四月立碑。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许乃济在广东钦州七星坪发现此碑。岭南古刻传世稀少,此碑当时被推为“粤碑之冠”。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且书法亦有特色,结字竖长,韵味端厚,鉴家多以为与欧阳询风格相近。杨守敬、康有为、罗振玉等皆盛称之。原石现藏广东省博物馆。此碑初发现时左下角缺一块,损10余字。清宣统元年(1909年)寻得残石(其上尚有5字)与原碑拼合,移置州学尊经阁上,并由钦州知事郑荣作隶书题跋一行,刻于碑阳末行之左。今观此拓,缺左下角,并无郑跋。且第二行“维城各理”之“理”字左半未损,第三行“讳贙”之“讳”字右半未损,第八行“仪同三司”之“三”字完好。可定为道光初拓。其上钤有“孝禹”、“王孝禹收藏记”、“怡斋珍藏之印”等鉴藏章。此碑主要著录有:清莫有芝《金石笔识》、陆耀遹《金石续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汪鋆《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近代徐树均《宝鸭斋题跋》、方若《校碑随笔》,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宁贙,字翔威,隋冀州人氏。父宁猛力、兄宁长真俱仕隋为官,镇守南粤(见于《隋书》卷六十八)。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宁贙朝见隋文帝杨坚,获授大都督戎秩。其后累有升迁。大业二年(606年)因与兄一起参加征伐南蛮林邑(在今越南)的战事获胜,授开府仪同三司,即其年改为正议大夫。大业四年(608年)正月去世,享年35岁。大业五年(609年)四月下葬立碑。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海南)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陆增祥(生卒年不详),字星农,又字魁仲,号莘农。道光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马宗霍《书林纪事》称其少通篆籀之学,喜学金石文字,搜罗遍天下,积录既多,续王氏《金石萃编》成《金石补正》百余卷。又以所得汉魏晋宋齐梁古砖琢为砚,拓墨本跋之,题曰《三百砖录》。汪鋆(1816—?年)字研生,江苏仪征人,工诗,邃于金石,善山水花卉,兼能写真。《扬州画苑录》成书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此书专录扬州地区画家,自清初至清末共558人,四卷。材料搜罗丰富,确切可信。

文章标签: 金石

猜你喜欢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
阳平王妃李氏墓志
清初拓北魏高貞碑
清拓西魏巩伏龙造像碑
清拓东汉衡方碑
崔頠墓志
清拓北魏刁遵墓志
龙宫寺碑
清拓《兰亭八柱帖》冯承素摹兰亭序
清拓南朝萧憺碑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五
广武将军碑
八关斋会报德记
张宝泛槎图三集(刻本)
清拓翁方纲缩临兰亭
清拓北魏曹望禧等造像残座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清拓《兰亭八柱帖》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