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轮王佛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6厘米,宽68.5厘米,画心纵63厘米,横42厘米。清宫旧藏。时轮王佛的形象在诸本尊中最为复杂。此幅所绘时轮金刚蓝色双身,四面,每面三目,右侧一面为红色,左侧画两面,一白一黄,实际上黄色面孔本为时轮王佛背向的面孔,是囿于绘画的平面表现方式而置于左侧的。主尊共二十四臂,呈扇形分布于身体两侧,最上八臂为白色,中八臂为红色,下八臂为蓝色,其中两臂拥抱明妃,手中握持金刚杵,其余诸手亦各持法器,仔细辨识可见每手五指都有黄、白、红、蓝、绿五色之异。依经续所称,明妃亦有黄白蓝红四面,而实际绘画中则一般只画两面,共八臂,通身金黄色,仰主面与金刚相拥,俯面呈白色。两尊皆裸形,仅于腰际饰虎皮及璎珞,左右足下分踏白色猛天及红色欲天等,身后衬火焰边背光。主尊上方绘五色祥云,下画山石花卉,画面四隅绘传承时轮教法之四位印度祖师,人物形象带有鲜明的异域特征,生动传神。此幅唐卡色彩鲜丽,笔触细腻,构图紧凑而主体突出,整体带有后藏唐卡的绘画风格,而其华丽的装裱则为清代宫廷所作。唐卡背面有汉满蒙藏四体墨书白绫签,汉文为:“乾隆三十九年正月初四日,班臣额尔德尼恭进利益画像时轮王佛。”另有黄条题记:“中,此样一分三十三轴”。时轮王佛为清代宫廷中对时轮金刚的习惯性称谓,与藏传密教无上瑜珈部密集、大威德、上乐和喜金刚并称五大本尊,为藏传佛教各派所共同崇奉。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明妃约有二义:一以教理,所谓能破愚闇烦恼故曰明,能生一切之功德故曰妃,即陀罗尼之别称;二指佛或本尊悲智双运之配偶,是智慧之象征,亦可称佛母,通常在与本尊一同出现时称明妃,以侧重其主尊之法侣的神格身分。藏传佛教中如五方佛大日如来之明妃金刚界佛母、阿閦佛之明妃佛眼佛母、宝生佛之明妃无我佛母、无量寿佛之明妃白衣佛母、不空成就佛之明妃救度佛母等较为常见。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文章标签: 绘画 明妃 时轮 作品 金刚 法器 佛母 菩萨 形式 王佛 红色 唐卡 彩画

猜你喜欢

虎皮裙观世音菩萨唐卡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七佛——迦叶佛唐卡
莲花舞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文殊菩萨源流唐卡(之一)
七佛——拘那含牟尼佛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香格里拉王唐卡
金刚萨埵唐卡
秘密佛——密集世自在唐卡
大轮手持金刚唐卡
威罗瓦金刚唐卡1
红色微怒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班禅喇嘛源流——罗桑丹珠唐卡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
调服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诸佛菩萨圣像唐卡
秘密佛唐卡
戒博迦与阿秘特尊者唐卡
0.192373s